东莞电梯改造涉及多方面的安全问题,需要从施工前、施工中、施工后三个阶段严格把控,以下是具体的安全事项:

施工前
资质审核:确保改造单位具备相应的电梯改造资质,施工人员持有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,如电梯安装维修证等,从源头上保障改造工作的专业性和合法性。
方案制定与审批:根据电梯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,由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,方案应包括改造内容、施工工艺、安全措施、进度计划等,并经相关部门和专家审核通过。
安全技术交底:改造单位要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,详细说明改造过程中的安全风险、操作规程、应急措施等,确保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相关安全要求。
设备与材料检查:对改造所需的设备、材料进行严格检查,确保其质量合格、规格型号符合要求,且具有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,如合格证、检验报告等。
施工中
现场安全防护
设置警示标识:在电梯改造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,如 “施工重地,请勿靠近”“电梯维修,暂停使用” 等,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。
搭建防护设施:在电梯井口、轿厢出入口等位置设置防护栏、防护门等设施,防止人员坠落和物体掉落。
电气安全
断电作业:在进行电气系统改造时,必须先切断电源,并在电源开关处悬挂 “禁止合闸,有人工作” 的标识牌,防止误合闸造成触电事故。
接地与接零保护:确保电梯的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可靠接地或接零,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,一般不大于 4 欧姆。
机械安全
部件安装牢固:在安装电梯的机械部件时,如导轨、轿厢、对重等,要确保各部件安装牢固,连接螺栓拧紧,防松装置可靠,防止部件在运行过程中松动、脱落。
传动装置防护:对电梯的传动装置,如曳引机、限速器、链条等,要安装防护装置,防止人员接触到运动部件而发生机械伤害。
调试安全
严格按规程操作:在电梯调试过程中,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调试规程进行操作,缓慢进行各项功能测试,如运行速度调试、平层精度调试等,密切观察电梯的运行状态,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调试。
安全距离检查:调试过程中,要检查电梯各部件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要求,如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、对重与轿厢之间的距离等,确保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。
施工后
验收检验:改造完成后,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自检验收,检验项目包括安全性能、运行功能、部件安装质量等,确保电梯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改造要求。自检验收合格后,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申请监督检验,取得检验合格报告。
资料归档:将电梯改造过程中的相关资料,如改造方案、施工图纸、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、施工记录、检验报告等,进行整理归档,以便日后查阅和维护。
人员培训:对电梯的使用单位人员和维护保养人员进行培训,使其熟悉电梯改造后的性能、操作方法、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救援措施等,确保电梯的正确使用和维护。